「看什么类型的投资书籍股票配资持仓,才能快速入门?」
我碰到很多朋友刚开始做一些投资,通常也会问这样的问题。
看书确实可以快速掌握一些初步的投资知识。
同样你看什么样的书,就会影响你今后的投资习惯,而一个错误的投资习惯,可能会让你付出很高的代价。
我自己当初就是在亏了几十万后,慢慢才走出这个泥潭。
所以在一开始,我想讲一些自己在投资上的一些经历。
关于证券,期货,金融理论的相关知识,在大学都学过。
2007年毕业,那一年刚好碰到轰轰烈烈的牛市,我拿着父母给的两万块的生活费,也一头就扎进了股市。
那个时候,股民们喜欢泡在股吧里, 我也偶尔会在股吧里发一些帖子,预测一下哪个股票明天要涨。
其实当时选股的方法就是简单的两个技术指标:MACD金叉,短期均线上穿长期均线。
不看新闻,不看基本面,不看行业,不看估值。
仅仅靠两个技术指标胜率就已经很高了,记得有个股吧里的山东大姐,看到我的帖子买了一只股票,第二天涨停,一定要加我QQ,就这样我收获了最早的股友。
到了2007年底,中石油IPO的时候,市场已经非常火热,连菜市场卖菜的都在谈论股票了,不久股市见顶,随后又发生了全球金融危机。
因为当时几乎每天都换股票,从一只股票换到另一只股,不亦乐乎,反正大部分都是赚钱的。
当市场调整的时候,毫无疑问持仓股票在高位被套,由于市场跌的太快,不甘心止损,觉得总会反弹,谁知道大盘从6000点跌到1800点, 持仓亏了70%。
那个时候,我才认识到,对抗大趋势就等于螳臂挡车,同时也对宏观产生敬畏之心。
反正股票也套着,那就老老实实上班。同时,也开始恶补投资相关的知识,跑去书店买了一堆书回来。
只要名字看起来很吊,就买。 我把书名带有「主力」,「庄家」字眼的书都我了回来,什么主力狙击手,主力操盘手,猎庄狐狸,庄家克星之类的。
看完这些书,我的感觉是:太不容易了,要在股市里赚钱就要跟所谓的「庄家」斗智斗勇。
其实这些书里讲的很多技巧,我现在一点都不记得了,而且那些书出版的时候,所谓的主力的规律也早已经改变。
但是,我知道了一个规律: 就是做短线不要与趋势作对,要顺势而为。
那个时候我主动联系了这些书的作者,他们在书的扉页会留联系方式,有的加了他们的读者QQ群,有的关注了微博。
慢慢,发现有些人水平其实不怎么行,有些还很鸡贼,干一些让粉丝抬轿的事。
举个例子:有一个出过很多书的所谓的「股市前辈」,在微博也是百万粉大V, 是谁,我就不说了。
他写的那些书回头看都没什么干货,选的股票很一般。
但是他每天在收盘前5分钟左右,会在微博公布「他今天买了什么股票,看好的理由是什么」,基本都是市值很小的小盘股。
由于读者基数大,他公布的股票毫无疑问尾盘拉升, 第二天开盘还会拉升,因为前一天在尾盘来不及买的人会在第二天竞价抢买。
而他自己却在第二天找个高点卖掉,然后会在第三天,或者第四天才说,已经择时卖掉了,他不会再做评论和关注。
当我发现这个规律以后,我每天所做的事情,就是每天14点55,打开我的股票交易软件,然后刷新这个微博大V的微博。
当他帖子一刷出来了,立马现价买入他买的股票,然后第二天开盘就卖掉。
这样基本上每天至少能套利2-3个点。
说来惭愧,看了那么多本短线交易的书,不是在市场中学到的短线交易的精髓,而是在跟其他读者博弈中学到的。
其实,道理都是一样的,看透人性中从众的心理,就好比热门题材出来要马上介入,等到市场亢奋就离场。
要么不信,要么信的早,就是这个理。
但是我心里很鄙视这个大V故意让粉丝抬轿的行为,这样套利了半年,陆陆续续有很多读者质疑他,开始在评论区说, 他就把那些质疑的人都拉黑了。
后来就到了2015年,牛市来了,这么猥琐的套利也就没必要了,就取关了他。
同样的方法,在2020年我也用过,那一年美股是轰轰烈烈的大牛市,当时方舟投资(ARK)的创始人Cathie Wood 人称“木头姐”很火,因为重仓特斯拉一战成名,基金业绩翻倍,被称为“女版巴菲特”。
ARK当时管理好几只主动ETF,总规模有几十亿美金。每天会披露持仓,全世界炒美股的人都在关注她当天买了啥。
只要她新建仓的股票一般会大涨,而且会涨好几天,主要因为全球投资者有信息差。
发现这个规律后,我觉得那不是捡钱的机会嘛。
当时有一些网站,会第一时间披露ARK 当天持仓变化,包括每一只股票仓位的增减比例, 哪一些是新建仓的,建仓了多少,哪一些清仓了,一目了然。
选一个更新速度最快的网站,然后挑木头姐当天第一天建仓的股票,或者大幅增持的股票,立马买入,不管价格,不管行业。
当你做完全部流程以后,全球投资者才慢慢从各种新闻渠道了解到木头姐买了啥,然后就会买入,拉升股价,给你抬轿子。
那个时候,美国也处在大放水的时候,股票市场本身就处在牛市中,木头姐新建仓的股票,在建仓后的都赚钱。
所以融资,看涨期权全都安排上了, 记得那一年美股账户市值涨了3.5倍。
我很感谢木头姐,也很欣赏她,不管市场如何变迁,她始终专注在成长性公司上,虽然这两年业绩不怎么样,但是他的持仓中还是跑出了不少牛股。
当时把这个手把手套利的帖子发在美股社群里,还涨粉大几千。
说了这么多,就是想表达一个观点:
如果问我短线交易,推荐什么书,我的建议是国内这些书都不要看,可能我说的比较偏激,因为我很主观,哈哈。
如果你还是喜欢短线交易,那么,我推荐《股票大作手回忆录》这本书,长期做短线最终上岸的凤毛麟角,即使像利弗莫尔这么牛逼的人,最终还是折戟于市。
看完,也许你会有很多启发,也许你会对短线交易祛魅。
但是它同样讲了一个道理:千万不要与趋势对抗。
另外,不管做不做短线,了解一些技术分析还是有必要的,技术分析的书很多,我推荐《股市趋势技术分析》这本。
技术分析到底有没有效?
这个问题几十年以来不断被质疑,但又无法证伪,我觉得不是技术分析有没有用的问题,而是在什么场合下使用?
比如,双底形态,当大盘经历过一波调整,走到双底这个位置的时候,这个时候有许多市场参与者知道这个形态是反弹信号,都不再卖股票了,纷纷买入,这个市场的下跌趋势止住了,市场反弹了。
也就是说市场参与者都相信了,集体行为使得技术分析有效,就好比鸡和蛋的关系。
现在量化交易占了市场20%的成交量,量化模型把所有技术形态都变成因子放进模型。
也就是某个技术形态可能会在量化集体触发下变得有效。
所以,了解一点技术形态也是有必要的。
上面说了那么多,其实也是回应很多朋友的迷茫,现在信息很发达,你会从各种各样的渠道获得投资相关的信息。
有人跟你说题材股可以赚快钱,有人跟你说价值投资才是王道,也有人跟你说波段操作资金利用率高。
然而你每个都试了一遍,结果好像有时赚钱,有时亏钱,到头来还是不知道什么方法是对的。
我们会从很多书上看到,作者会说: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适合自己的投资方法。
短线交易,价值投资,成长投资等就是投资方法。
以前价值投资,成长投资区分还是比较明显的,到了现在,其实两者的界限越来越小了,中间还有GAAP投资(成长价值投资)。
其实只要不是根据短线交易,剩下的就是选股标准的不同而已。
价值投资的书我看了很多,《滚雪球》,《巴菲特致股东的信》,《投资最重要的事》,《价值》等等。
我觉得长期践行价值投资的人很牛,因为测算企业真正的价值很难,特别是要对企业的财务,未来现金流非常的了解。
而我更喜欢成长股投资,因为一个成长型的公司,公众通常会有非常大的预期差,也就是潜在回报会很高。
而且因为公司在快速发展,对当下的财务研究其实不那么重要,买的贵一点也无所谓,因为最终股价会因为高成长而大涨,就是赚多赚少的问题。
所以,你不小心买在了短期高点,也不用太担心这,对没有那么多时间每天看企业财报的我来说,就非常适合。
但是,你需要有一颗好奇心,同时对各类商业模式感兴趣,对身边发生的异常事件好奇,对企业家保持关注。
这里,我要推荐我认为成长股投资最牛的两个人:彼得林奇和威廉欧纳尔。
彼得林奇曾是富达基金的基金经理,他写的《彼得·林奇的成功投资》这本书当时给我非常大的触动。
总的来书里讲的核心就是:如何从生活和工作中寻找投资机会。
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和工作中都会碰到各种商品和服务,大家有没有留心某个商品突然很畅销,或者某个店铺非常受到欢迎,然后会去关注一下这类异常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?背后的公司是哪家?
以前,我是没有这个习惯的,完完全全是个消费者。 但是看完那本书,我的第一感觉就是:天哪,我竟然错过了那么多机会!
到了现在,我始终保持这样的习惯,看到某个品牌的商品突然间经常在电梯广告里看到,过年过节商超里突然多次出现,会去查一下这个商品是哪家公司生产的。
去体检,我会留心各类医用设备的品牌,看看是国产的还是海外的,上市了没有?去逛商场会留心某个品牌为什么受到欢迎?
我记得2015年看一档综艺节目,叫《奔跑吧兄弟》,里面出现一个植入广告:RIO 鸡尾酒,当时我就觉得很新奇,无论是显眼的颜色还是宣传方式。很明显它想要的受众群体是年轻人。
到了2019年左右,我发现RIO鸡尾酒在很多超市非常显眼的位置大量铺货,而且在电商平台的活动也越来越多。我感觉他的销路,产量已经打开了。
我就去网上查了下背后的公司,发现是一家上市公司百润股份,就买了一点它的股票。
买的不多是因为,当时的股价已经从底部3块多起来翻倍了,如果站在一个静态的角度去分析估值,当时的估值其实不便宜。
但是成长股就是这么神奇,利润增速会打破一切高估值,比如现在PE 40倍,属于高估值,明年利润翻一倍,同样的价格,PE就变成了20倍,估值就低了。
百润股份随后经历了2年的大涨,从当时的8块多又翻了8倍。
虽然,我中途在40块左右下车了,没有赚到全部的涨幅,但是1年多5倍我已经很满足了。这一次投资经历让我突然意识到,选股票其实也没那么难。
选择你认知范围内认为好的公司和商业模式,在生活中去观察和体会。
虽然彼得林奇已经退休很多年了,但是他的投资思想不会过时,因为每时每刻都有新鲜的事物出现。
比如,在过去三年,即使经济下行,但是女生比较受欢迎的泡泡玛特生意却很火爆,如果刚好你也是她们家的忠实客户,是不是比其他人更早发现机会?泡泡玛特的股价近2年涨了10倍。
如果你刚好在一线城市,近一年黄金价格一路上涨,你看到其它黄金门店都没人排队,而老铺黄金每天都有一长串队伍在排队,会不会好奇去看看他们家有什么特别?
老铺黄金的股价,2年时间翻了12倍。
再比如,爱美的女生,可能听过Inmode项目,其实它背后是一家做医美的以色列医疗器械公司,2016年开始非常受欢迎, 公司在2019年在美股上市,两年股价翻了5倍。
如果你平时生活中就接触到了,而且觉得品质,受欢迎程度都不错,就可能比大部分人提早发现了一个投资机会。
另外一位成长股大师威廉.欧纳尔,也是我非常推崇的大师。 他最早是股票经纪人,21岁白手起家,30岁就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买下一个席位,并在洛杉矶创办威廉·欧奈尔公司。
他是全球600位基金经理的投资顾问,并且创办资产超过2亿美元的新美洲基金。他还是《投资者商业日报》的创办人,是《华尔街日报》的主要竞争对手。
他的《笑傲股市》《股票投资的24堂课》这两本书是比较经典的书,虽然出版时间较长,但是依然非常有受用。
如果彼得林奇更多是战略,而威廉欧纳尔则更多是战术。 他会结合基本面和技术分析,总结成CANSLIM 选股方法,方便细化操作。
上面4本书是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书,也让我从盲目混乱的投资中,逐渐梳理出适合自己的投资体系。
不过,要做好投资单纯看书是不够的,但是却能从「误打误撞」到「稳扎稳打」。
然而,即便如此股票配资持仓,你会发现在A股市场上,你要在5000多只股票中发现穿越牛熊的好公司很难,每个优秀的公司本身也是时代的产物,行业有兴替,经济有周期。
A股市场,目前机构投资者和散户基本上是55开,短线交易还有用户之地,然而能穿越牛熊的成长性公司相对缺乏。
另外市场波动性较大,如果进入的位置较高,即使是高成长的公司,可能也会在高位站岗好几年。
所以,从投入的精力和结果的性价比来说,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指数ETF。
即便如此,构建适合自己的投资框架,依然是获得长期投资成功的关键。
凤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